商丘,河南省最东部的地级市。在人们的概念里,那里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城市,乏善可陈!甚至“提到商丘,直觉得一阵迷茫”!
可是,如果将目光投向“三皇五帝”时代,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伟大的商丘!那个时代里,燧人氏在那里钻木取火,建立了燧明国,开创人类新的纪元;其后的炎帝朱襄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都将都城建在那里;再往后,羿和契(阏伯)的封地也在那里。
在“三皇五帝”时代,商丘就象是红日初升前发白的东方一样,散发着喷薄欲出的文明曙色!
在一个个伟人创造的辉煌之中,燧人氏钻木取火必定是划时代的伟大壮举!
1.
遥想万年以前,历史只走到原始社会的初级阶段。那时的人,吃的,是动物的生肉和生的植物根茎叶片;穿的,是兽皮或用植物编织的物件;手中拿着的,也只是用石块做成的工具和武器。甚至可以说,人和动物没有太大的区别!
那个时代也曾经有火,动物尸体中磷燃烧产生的火,裸露煤炭和森林大面积燃烧产生的火。但是,那时的人觉得火是怪物,是不详之物,他们绕火而行,避火而居。
直到在古老的商丘地区出现了一位超越常人的智者。
他尝试着来到了火的旁边,他尝试着吃被火烧死的小动物……。他发现了火的妙用!在寒冷的时候,人靠近火堆会感觉比较暖和;吃被火烧熟的动物肉,比生肉好吃,而且胃也觉得舒服。
于是,他带领人们靠近了火。
可是,自然界中的火并不是到处都有、随时存在的,再大的火也有熄灭的时候。怎么才能使人类时时处处都能找到火、用上火?这位智者开始了探索人工取火方法。他发现了一种叫燧木的树,在它的树枝间经常有烟雾出没升腾,仔细观察后,他看见那个叫猫头鹰的鸟,当它用嘴去啄击树干的时候,那个树干就发出火花和火光。他受到了启发,折下两个树枝,像猫头鹰啄击树干那样,用一个树枝钻另一个树枝,不停地钻、不停地钻……,
终于,钻出了火!
这就是“钻木取火”!
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因为钻木取火用的是燧木,于是这位智者被尊之为“燧”和“燧人氏”。远古人相信燧,跟随燧,很快便形成了以燧为首的远古人类氏族部落,这个氏族部落被后世称之为“燧明国”。
与“燧”同音的字还有“邃”、“隧”、“遂”。“隧”是一片黑暗的隧洞;“邃”指空间或时间的深远;“燧”标志着钻木取火;“遂”表示豁然开朗,遂心、遂愿。让我们将这四个字连在一起-------没有火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人类就如同在黑暗隧洞中一样,感觉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有了钻木取火之后,人类好象从黑暗的隧道中走了出来,前方一片光明,心情随即豁然开朗!
“燧人氏”!这个名字记载了钻木取火这个伟大的发明,也表达了华夏先民们用火后对这位智者的深深的崇敬。
无论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火带给人类的巨大影响都不为过。
火是一个唯一的神奇,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惧怕它,而唯有文明需要它。
火将人类带进文明时代!
掌握了火,人类就控制了自然界的一股伟大力量。掌握了火,人类就开始了“利用自然去征服自然”的历史,从而也与动物彻底地分离了!
为了纪念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伟大功绩,历史上曾经修建了燧皇陵。那时的燧皇陵有陵冢、陵碑和大殿、东西厢房,神道有牌坊、功德碑、石像生,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可惜的是陵园毁于战火和黄河多次泛滥冲刷淤积。
1992年起,商丘县委、县政府和商丘市睢阳区委、区政府对燧皇陵进行了持续的重修。扩建了陵园,重修了陵冢和神道,增建了五拱石雕牌坊、仪门和阙门。
陵冢四周汉白玉护栏间刻有十八幅精美的诗配画石刻浮雕,记述了自远古至今火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的重大文化事项,解读了博大精深的火文化精髓。
不仅如此,为了保护这一文化遗产,让人更好地认识、宣传、理解火文化,为筹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商丘市睢阳区委、区政府还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加大燧皇陵景区的建设步伐。据说,在燧皇陵山门前向南延伸150米处规划了“中华圣火坛(火文化博物馆)”、“中华圣火文化园”。规划中的中华圣火坛,高9米,3层台,每层3米,三重围栏,汉白玉镶嵌。坛中央立一火炬形天柱,高3米,直径1米,上有9条龙盘旋,共托一个圆,作为天盘,盘中起火,为天火、离火、圣火。
2.
在西方的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位给人类送来火种、带来的光明的人物——普罗米修斯,被称之为让人敬仰的英雄。
神话中说,那时地球上还没有火种,人类的生活非常困苦,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
众神之王宙斯同意把火种给人类,但是他要求人类必须用牛来做献祭。
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争取利益,想出一个妙计,他把给宙斯献祭的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没有牛皮的生的牛肉,另一部分是浇了牛油的牛皮包着骨头。宙斯识破了这个妙计,生气的说:“我拒绝把最重要的东西给人类,那就是火!”
机敏的普罗米修斯,马上想出了补救办法。他摘取了一枝木本茴香,当太阳车从天上驰过时,他将树枝伸到车上的火焰里,直到树枝燃烧。普罗米修斯手持着这火种降临到大地上,把火种带给了人类。
宙斯看见火焰从人类中间升起,而且火光照射得很广很远,他的灵魂感到了刺痛。他愤怒地吩咐火神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悄悄地对普罗米修斯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宙斯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不敢违背宙斯的命令,与两个仆人一起把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站立着不能睡觉,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还在他起伏的胸脯上钉了一颗金刚石的钉子。此外,宙斯还派一只可恶的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白天肝脏被吃完了,夜晚再重新长出来。就这样,普罗米修斯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还有没有尽头的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一直没有屈服。
直到著名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用箭射死神鹰,用石头砸碎铁链,将普罗米修斯解救出来。
对比一下中西两个为人类带来火与光明的伟人吧。
燧人氏细心地观察大自然,用智慧的头脑、灵活的双手,创造性地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找到了火种。因此,他被华夏儿女世代敬仰,人们将人的至尊称呼敬奉给他,称他为“燧皇”、“天皇”,将他位列三皇之首。看着后世人们给他雕刻的形象,我们想到的是高举着火把的人,是“领路人”!是“领袖”!
偷取了奥林匹斯山之火的普罗米修斯虽然也被称之为英雄,但人们更多的是将他比喻为成全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他的形象,更像是一个“受难者”。
也许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吧?!
3.
我们的华夏先民们不仅珍爱燧皇带给人们的火种,以高度的责任和热情保护火种、管理火种,而且薪火相传,世代不变。
离燧人氏钻木取火处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著名的景点——阏伯台。这里记载着一个著名的管理火种的故事。
阏伯是轩辕氏黄帝的四世孙,帝喾高辛氏的儿子。
相传,有一次帝喾带着他的儿子阏伯出外巡察臣民,来到一个没火的地方,帝喾问火是怎么灭的?百姓对他说:“有时因为柴草供不上,有时因为洪水泛滥,火都灭了”。
帝喾四处看了看,果然有被泛滥的河水浸灭火后的灰烬。他不禁长叹一声,心里想:咋能想个办法让火不灭才好。
想了一会,他语重心长地对阏伯说:“你看,眼下帮助这里的民众引来火种,并且把火管理好不让它灭,是关系着他们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你是我最有能力的儿子,我想让你办这件事,如何?”
阏伯是个忠诚、听话的人,当即就满口答应下来。从此,阏伯就成了管理火种的“火正”,这片地方就成了阏伯的封地。这个地方正对应着天上东方苍龙七宿的“商星”,因此这个封地的封号就定为“商”。
阏伯被封到商地后,终日为火事操劳,他想办法堆起一个土丘,把火种置于丘上,上面搭上一个遮雨的蓬子,这样,天上下雨不能把火浇灭,河水泛滥也不能把火浸灭了。由于阏伯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商地的火能够经久不息了。人们感激阏伯,都说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给百姓造福来了。
阏伯死后,人们怀念他的功德,把他厚葬在生前存放火种的土丘上。怀念他的每个人都往他坟上添一包黄土,这个土丘被堆得越来越大。
因为阏伯的封号是“商”,这座土丘从此便被称为“商丘”。时间长了,“商丘”便成了这儿的地名,直到现在。
这个土丘就是现在的阏伯台。现存的阏伯台是元代大德年间建造,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台上有阏伯庙,庙内有大殿、拜厅、东西禅门、配房、钟鼓楼。在高台的东、中、西三面还有三个台阶。其中中间的台阶是最有特点的,这里的42级台阶最底层最薄越往上越厚,据说这样做是有特殊意义的,它寓意着步步高升。
数千年来,商丘一带民众一直把阏伯当做神来供奉,受火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共同影响,最初的崇火、祭火,也逐渐演变成了祭祀火神阏伯的一种民俗,当地人管它叫“朝台”。
按照传统的习俗,商丘每年都要组织两次大型的祭祀火神阏伯的“朝台”活动,也就形成了庙会。第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七阏伯生日,会期一个月。第二次是农历六月二十三阏伯忌日,会期是十天。正月初七恰逢中国农历春节期间,通常这次的“朝台”活动规模都很大,又被称为“火神节”。周边数百里的民众都会在火神节来这里拜祭阏伯,人流络绎不绝,香火日夜不息。众多祭拜者都把尊崇阏伯恭敬火神作为实现自己美好心愿和远大理想的力量之源。
古时的商丘,燧人氏还被尊称为“火祖”。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商丘一带的民众有着去燧皇陵举行“取新火”拜火仪式和“添新土”的习俗。
“取新火”仪式是由族长或族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带领专人到各家各户,将旧火全部熄灭,以表示过去的一年已经全部结束,并向每户收取一些旧灰、食盐、粮食及其他食品,送到祭奠燧人氏的燧皇陵。在燧皇陵前,由祭司杀鸡酹酒,祭拜火祖,再把鸡血和所有的旧火灰带到陵后深埋,以示送走所有的灾难、不祥。然后,用古老的钻木取火方法取出新火,作为新的一年生产和生活的起点。各家各户都拿火种到燧皇陵前接燃新火,引火回家,以示引来吉祥。为庆祝取回新火,各家各户都要献上祭礼祭拜火祖。
“添新土”是当地民众朝拜火祖燧人氏之前先从家中兜一包黄土,撒到燧皇陵上,算是给火祖燧人氏添坟扫墓、烧香磕头,答谢敬拜,以盼火祖燧人氏保佑全家一年平安。
商丘人对“火源”、 “火种”、 “火神”的崇拜热情与中华“人间烟火”、“香火”的文化观念深深相连。 “火神节”是商丘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人们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表达着对人类生命生存的感恩,和对祖先几千年艰涩步履的追念。这种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对“火神”崇拜的涌动,永续着这种近乎神圣化的祭典。
“火”是商丘的图腾,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化,许多习俗已经被革故鼎新,许多贡献已经被尘埃封于书卷或地下。但商丘人对火的情感始终如一,“火”的不屈不挠,炽热滚烫的精神内涵,成为商丘人民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那是因为,商丘是“点燃人类文明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