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元宵节后的一天,我们一行三人驱车前往商丘,目的地是位于商丘市睢阳区的阏伯台。
连霍高速在商丘有好几个出口,我们选择了“商丘睢阳”出口。下了高速才发现不知道该怎么走了!由于都不会使用导航,我们只好问路了。加油站的人对我们说,往前走到三环路上左转。按照所指的方向开车走了一会儿,感觉应该到三环路了吧?怎么没看见三环路的路牌呢?!又往前走了一段路,不对吧?!一定是已经过了三环路了!看来这条三环路没有标识,它是商丘民众都很清楚而外地人却无法找到的一条路。于是,我们只好再次下车询问怎么走了。
这个小小的插曲,倒是让此次商丘之行有了些许“寻访”的味道了。
我们按照路人指引的路线走着。
在毫无迹象的情况下,突然看到了一个旅游景点的入口,这里也许就是我们寻找的地方?也不能确定,路边的路牌上标明的是“火神台”,景区大门上的三个字是“商祖祠”。
不管怎么说,先进去吧!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看到这样的景区入口,不仅让人想起了《诗经·商颂·玄鸟》里边那段经典的诗句。三只玄鸟落在三扇大门上,鸟与大门组成的图案又好似一个“商”字,门间墙上书写着“三商之源”、“商祖圣地”。
好一个“之源”!好一个“圣地” 啊!
不由得对景区之内的情景产生了些许的期待。
进了大门,眼前是一个宽阔的广场。这个广场由南大门、商海、商字广场、拜台、商祖殿五大部分组成。
大门内,一条由各种钱币图案铺成大道直通拜台。
大道的两侧是商海。商海由两个元宝形的水池联结而成,在商海之上有一座石桥,桥的两侧各有一个石刻的驮着元宝的绿色“金蟾”,它们身背小金蟾,口衔巨币,栩栩如生,憨态可掬。
过了商海便进入到了宽阔的商字广场。广场的地面上刻有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文字书写的“商”字。
商字广场南端的两侧有两枚巨大的钱币,一枚是春秋时的布币,一枚是北宋时期的钱币。
在广场北侧是一个高大的拜台,拜台上矗立着巨大的铜像,铜像下的基座上镌刻着:“华商始祖王亥”。王亥的铜像身材高大,英俊潇洒,手握笏板,目光炯炯,既有王者气度,又有商祖风范。
站在拜台下面,仰望王亥铜像,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
也许是正值春节和火神节的缘故,景区内被彩门和彩旗装点的红红火火,地面上钱币的图案对应着彩门上的“财源广进”,好一派“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似乎是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了一起。
特别让人产生遐想的是从大门开始的、宽5米长198米的钱币大道。
据说这条币道上所刻的钱币有260余种、4600余枚,全部都是用青石刻成的,包括了从夏商周至元明清数千年的钱币图案。南大门这端是清代的钱币,在其前方是明代的、元代的……直到广场北侧“华商始祖王亥”拜台前,那里是夏商周时期的钱币。
还有商字广场南侧的那两枚巨大的钱币。
在这里,正大光明、堂而皇之地展示着钱币的价值,也由这些钱币带着我们追溯着钱币价值的源头和商人、商业的源头。
是啊!钱币实际就是“财富”。财富是商人的追求,也是商业的动力和魅力。
要追溯这商人的源头,那就是3800多年前的王亥。要追溯这商业的源头,那就是王亥带着货物赶着牛车走出商部落的第一步。
2.
王亥,夏朝时期商丘人,是商部族的第七任首领和商国君主。他有着一个十分显赫的家族谱系,其十世祖是黄帝、九世祖是少昊、七世祖是帝喾、六世祖是契(即阏伯)、高祖父是相土、父亲是冥,还有就是他的儿子是上甲微,从神话时代开始,他们带领着华夏民族和商部族一次次地开创着最初的华夏文明。
在王亥的高祖父相土作为首领时,商部落的畜牧业已相当发达,武力也比较强盛,势力已经延伸到了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并且同遥远的海外也有了联系。王亥的父亲冥是像大禹一样的治水英雄,并且因为献身于治水而受到了隆重的祭祀。之后,王亥接班父亲正式成为商族的第七任首领。
《管子·轻重戊》中有商部落首领“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的记载。“皂”是喂牛马用的槽,“牢”是养牛羊的圈。这说明商部落很早就过渡到定居放牧的生活,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商部落也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也有了剩余。王亥任首领后,驯服了牛使之成为人的使役,发明了牛车使之成为运载的工具,他带领着族人,用牛车拉着货物、赶着牛羊,在各部落之间进行交易。因为他们是商部落的人,所以外部落的人便称他们为“商人”。“商人”这个一直沿袭至今的名词,其来源就在于此!
王亥最后一次经商,是到黄河以北的有易氏。有易氏的首领绵臣见财起意,杀害了王亥。王亥的弟弟王恒日夜兼程逃回商丘,向王亥的儿子上甲微诉说了此事。上甲微悲愤交加,借助河伯的武力,兴兵讨伐有易氏,夺回了被抢去的货物牛羊,杀掉了绵臣,为父王亥报了仇,也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王亥的七世孙是商汤,他灭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商朝具有相当发达的文明,随着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之间的分工,商品的交换有了更加显著的发展。商代遗址出土的龟甲、鲸鱼骨、鲟鱼骨、海贝、玉石等,有的产自于东海和南海,有的产自于西北。这些都是商朝通过交换或纳贡方式得来的,商朝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所统治的区域。
王亥在殷商甲骨卜辞中被称之为“高祖亥”,是现今记载中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物易物、经商贸易的“商人”。
商王朝历经过多次迁徙,仲丁迁隞,河亶甲迁相,祖乙迁邢,南庚迁奄,以及后来划时代的盘庚迁殷。新的商王每到一地,总会发现这里也是商人们曾经熙来攘往的地方。正是长期以来商人们的多方奔波和来往穿梭,使得商王朝可以不时地摆脱旧束缚,在牛车的吆喝声中迈开新的步履。
3.
在拜台的后面,穿过商祖殿,再往前走……
直接就到了阏伯台,当地人称之为火神台。
噢?商祖祠和阏伯台是一个景区?
商祖祠是商文化的代表,阏伯台是火文化的代表。为什么两者会同置于一个景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钱币大道让我们从清代一直往前追溯到夏商周。是要继续这种思考模式吗?从家族谱系中向上追溯,阏伯契是王亥的六世祖,是表示他们的这种承继关系吗?还是表示商文化向前追溯将发现其源头是火文化呢?
商祖祠的规划者、选址者、设计者是怎么考虑的呢?似乎景区入口处关于“火神台”、“商祖祠”的模糊再一次出现了。
这个疑问在我的头脑中盘桓了好几天。
突然,我有了一个感悟!
古代的星宿分野说中,这个地方对应着天上东方苍龙七宿的“商星”;阏伯的封号是“商”,阏伯台的这座土丘就是“商丘”;王亥驾牛车到外部落交易,而得名为“商人”。这“商星”、“商丘”、“商人”的“三商”结合,也是天、地、人的结合!这个结合,造就了这方土地的神奇,孕育了曾经强大的商王朝,开创了流传至今的商贸行业。
就说商业吧。
从王亥经商开始,在此后的近2000年里,商丘这片土地一直是商业的幸运之地。春秋时期这里是宋国,因为有着“八水出宋”的交通便利,又有着殷商祖传的经商之道,宋国的商业一直很发达;两汉之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商丘一直是名城大邑,其商业之发达,在“天下”也是位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北宋时的赵匡胤发迹于商丘,因此商丘在北宋也拥有特殊的地位,当时商丘的繁华和商业活动决不亚于东京开封;商丘是南宋的第一个都城,其经济之发达,商业之繁荣,自然也就居全国之首了。
即便是3800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有海内外的商人,飘洋过海,千里迢迢,来到商丘祭祀商祖王亥,祈求商祖保佑他们事业有成、发财致富。
回想广场上的王亥塑像,假设站在他的高度,从夏王朝一直向21世纪的今天展望……
王亥能看到很多很多,
他能看到商部族赶着牛车走向富足。
能看到商王朝的兴建、繁华和衰落。
能看到商人们通过商贸行为在历史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能看到今天的华商遍布世界创造着各种商贸奇迹。
而这一切,都是从他3800年前赶着牛车走出部落开始的!我替王亥感到欣慰!感到骄傲!
引用《华夏第一商》中的一段文字作为结束语吧:一群玄鸟从头顶掠过,穿过层层堆砌的祥云,飞向那金碧辉煌的天际,化成一团红红的烈焰,映照得天地间一片透亮通明,引得万民抬头仰望,一颗璀璨明丽的商星,闪烁在历史的天空和祖辈的记忆里,成为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永恒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