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如若不然,“慈云寺”怎么会有那么多次劫难与沧桑呢?

  • 作者: 原野山林
  • 发表于: 2018-08-01 11:17
  • 字数:2305
  • 人气:2278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这里是佛教作寺之始、
  这里是佛教释源祖庭、
  这里是佛教祖师道场、
  这里是佛教天下丛林、
  这里是佛教少林共祖、
  这里是佛教白马同乡、
  这里是佛教风水宝地。

1、
  “慈云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的青龙山大峪沟镇,这里山清水秀,天圆地方,群峰环绕,云雾升腾。是寺院静修,研习,阐释,诵经,布施,弘法的风水宝地。自汉代以来它经历了汉、唐、宋、元、明、清、民国等无数次大小兴衰。其历史内容丰厚,沧桑巨变累累,大德高僧层出不穷。如今慈云寺重建规模初现,虽在短短二十年之中,却浓缩了慈云寺一贯的秉持的“深隐山林,唯以传承佛理为宗旨,故位高而名不彰”之风采。
  慈云寺建筑风格非同一般,因为它并不用皇家金黄、碧绿的琉璃瓦炫耀自己的存在,而是采取中西结合之式,用罕见的七级浮屠宝塔作为三门建筑的外柱,用藏传佛教的门楣阐释龙文与飞天仙女的融合、用各种建筑性语言与佛龛、壁画融合,穿插着钟鼓楼和历史名碑、碑廊的布局,巧妙的用实物语言诠释著“慈云禅寺”位高而不彰的历史内涵。
  当然,慈云寺作寺之始的故事有历史作证,故事版本很多,谈到印度高僧水顺选址的说法也是百家争鸣。但是最终的焦点依然是汇集到中、印两种历史文化的差异之上,更是这两种不同文化在交流、碰撞、较量、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动荡,我想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能完全融合的必然结果。因为通过研究慈云寺的沧桑兴衰史,我们就可以清晰的发现,佛教与道教之间的对立统一性,印度的作寺选址与中国风水学之间的对立统一性等等问题。老实说我们不同的梵语,就像当年“迦摄魔腾”与“竺法兰”一样,他们即使是汉语说的再好,也不可能像老子与孔子那样对中国文字的声形意理解那么透彻。所以他们在选择作寺位置的时候实际上就犯了中国风水学的大忌,把寺院硬生生的建在了青龙山龙脉的龙脊之上。
  试想: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大宋龙脉怎么那么容易被人压制欺凌?佛教即使再强大,它也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服务,它也要服从于历朝历代君王的意愿。这就是中国历史时时告诫人们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亘古不变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屡次出现杀佛、灭佛运动的根本原因。这就是中国帝王文化中,“能者必备我用,否则别被我杀”的霸道。这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的历史文化原因。慈云寺几次兴衰直接告诫我们,无论什么先进思想,高明智慧,只要在他们的运行过程中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同步节奏,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这是历史警示,更是历史的经验,如果我们研读历史连这一点都弄不明白,我想还是有书不如无书的好,有经还是别瞎念为好。

2、
  慈云寺的镇寺之宝明面上有两件,即:《释迦如来双迹灵相图》碑与《青龙山慈云禅寺五十三峰胜境之图》碑。而我则觉得慈云禅寺的镇寺之宝重中之重应该是藏经阁中的《频伽大藏经》所包含的具有标点符号的1961部,近一亿文字的经书。如果没有这些经书,慈云寺如何去秉持几千年传承佛理的主旨,如果没有这些经书,寺里寺外,八方僧侣又怎么能到此谈经论道,相互交流,共同修炼呢?
  通过对青龙上慈云禅寺的探视与研究,我们会发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在历史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同时你还会通过回顾历史发现什么是“地理文化”的渊源。而你只有懂得了“地理文化”的深刻含义,你才有可能作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智慧启迪,你才能参悟出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举无轻重的重要地位。当你懂得了文化的重要性之后,你就会主动的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自己的生活发展的一贯性去饯行。这才是学习的目的,才是聪明人与愚笨的区别所在,这才是一个人一生成败的关键所在,这才是学以致用,树立终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呐!
  青龙山位于中岳嵩山之阴。按照周易阴阳八卦推算,它是处在坤位。坤地:属静,属藏,属潜。因此慈云寺的“位高不彰”才是正位。它与少林寺的张扬正是阴阳搭配,阴阳平衡是配对。青龙处在坤地,应该是阴宅圣地,而对寺院弘法并不是最佳所选,这是中国风水学选址定位之要法。而宋陵选址正当其位,更是符合阴宅庇佑子孙富贵荣华,世袭传承的律法。由此基础我们就不难理解,慈云寺“华严阁”上三块匾额“释源祖庭”“白马同乡”“少林共祖”的实际意义了。虽然慈云寺是中国建寺初始,可它却是建立在重阴之地,又是民间寺院。白马寺虽然没有它建寺早,可它却是官办寺院;少林寺虽然后建,可它却是占据着嵩山之阳,处在乾位之地。这阴阳宅对立统一之说,在冥冥之中是不是早已经确立了各自发展的方向与轨迹。如若不然在历史上“慈云寺”怎么会有那么多次劫难与沧桑呢?因为坤卦骚动,就有地覆天翻之意,这是“八卦阴阳鱼”物极必反的规律所决定的。既然寺庙都有各自的完整理论体系,那么在中国的版图上,我想道教文化的传统威力绝对不能小觑。而它在中华民族的思想领域更深地固的位置则是不容许轻易撼动的。

3、
  一次寻幽,一次不经意的偶遇。对我们来说这是不是佛说的缘?一次学习,一次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郑州大地上不光有平原还有巩义的风水宝地。那72座山峰的耸立,那53座山峰环绕的天下第一风水宝地“慈云禅寺”,那“七帝八陵”和守陵护陵人的故事;那东南高、西北地的风水学的演绎和传说,那一代代名人枭雄出生的故事;那吴承恩根据“慈云寺”53峰和“唐三藏”西行经历编写出来的《西游记》名著。一桩桩,一件件,桩桩有据,件件可考。当你认真游览与研究了这里的人文地理以后,你难道还会说中原郑州没有风景、没有名胜古迹、没有自然胜境、没有历史与现实故事吗?
  巩义是个帝王陵寝福地,是坤卦生根之地,是会不断培育产出大官之风水宝地,是一个天然的天圆地方,飞龙在天的风水宝地。不信你就去“慈云禅寺”领略一下那里现在的自然仙境和风光,去沾一沾佛法渡人的仙气……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