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婺源情思

  • 作者: 戴村方
  • 发表于: 2019-07-03 17:38
  • 字数:1424
  • 人气:1139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同事在朋友圈里说,这个五一让自己的人生距离圆满又更近了一步,文字的下方精心排列了数张婺源景色的图片,我知道,假期里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的不止是一片土地,更有通过对一种文化的体验,滋养了内心对诗和远方的渴望。

婺源,名声远播的过程,说来颇为富于戏剧的色彩。从建县的历史来说,1270年不早不晚。从文化的沉淀来说,却承袭了更早更悠久的中原文化。很多学者聊到婺源,总是惊诧于她的文化架构的独立性同时又不失中华文化主体的主流承袭的正统价值,这正是中华文明架构整体性和婺源区域文化架构兼同性的完美统一。婺源,严格地说,是区域地形优势对无数个体的筛选,没有明文规定却约定俗成,1270多年,文化在积累中淘汰、并蓄、发展,当某些文化始发区域沉沦荒芜的时候,是这片热土承载了历史和文化前进的脚步,尽管在大部分时间里沉重是主题,然而,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只要存在就一定能在合适阶段结构性地迸发出无论思想层面还是物质层面最绚烂的一面。

八十年代中期,宋健同志出访埃及,看到埃及的历史学家们通过研究,整理出埃及近六千年历史文化的证明,这些厚重的证明是根植于一件件旗帜鲜明的文物。回国后,在他的主张下,我国重新开始了夏商周文化和历史的研究,这个工程具体名称我已经淡忘,不过,它的意义和价值我深深了解。也正是这个断代工程开启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整理。历史学家们呕心沥血奋斗到今天,从文字到文物,中国的文化形象更加丰满了。那么说到中国四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我想起前些年的一个报道,香港著名演员成龙在安徽歙县购买了栋徽派建筑,科学拆解后,运到美国进行科学复原。当时很多读者在新闻的评论区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论调是这些保存了数百年的徽派古建属于文物,不应该这样就搬运到异国,很多人纷纷批评成龙的做法。当然,既然是公众发声的所在,也是有相当部分人赞同成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想法的。说实在的,我个人更倾向于后一种思考。近十余年以来,徽州地区的外国旅游者越来越多,其成分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别是文旅小镇模式在徽州地区旅游开发中的典型应用,更使得徽州文化在国外广大受众中深入人心。这是从旅游开发和区域经济建设角度来看。那么其他呢?我们知道印度这个国家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属于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一极。可是大家同样知道,享有这顶桂冠跟今天的印度似乎并没有多大关系,在他们的历史当中并没详实的史料记载,至于文物,零零星星的不成文化体系的陈列。这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正因为文化不具备一脉相承的特性,印度各邦之间没有统一的文化传统连接,再加上语言多样性,给国家的整体管理和各邦之间协作带来巨大障碍。

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谐发展的保障。应该说中国人是非常骄傲的。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历经五千年,深深扎根、有序传承,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一句中国式你吃了吗的问答,我们就是一家人。从大的角度来说,整个中国是这样,从小的范围来看,一省一市甚至一乡一村都能凸显这个特点。我们说,深山里的徽州婺源更是这样。在婺源发展的某个时段,当地政府曾经偏向于将油菜花文化作为主题,厚重的徽文化反而成了佐餐的咸菜,负面效果非常明显。应该感谢文化专家们对婺源政府的指导,立足文化传承而不是一个片面,避免婺源成为油菜花的代名词,为后代子孙负责,我们需要更长远的眼光,更开阔的心胸。

即将去婺源做文化考察,这次我要用心去丈量婺源的全部,因为,在很早以前,婺源就是我内心最深沉的情思。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