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对孝的个人理解

  • 作者: 年少輕狂樂
  • 发表于: 2015-03-24 21:19
  • 字数:558
  • 人气:9134
  • 评论:2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孝”从汉字结构来说,上面是“老”字的一部分,下面是“子”,孝的意思不言而喻。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亲老家贫,不为禄仕;阿谀谄媚,陷亲于不义;无后;单从第一条来说,恐怕有很多名士要背负不孝之名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又说: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可见对于父母的态度是孝与不孝的重要区别,孝敬不只是衣食方面的问题,而是要从心出发。很多人说儒家的孝是愚孝,孔子有个弟子因犯错被父母毒打,他一动不动,事完后告诉孔子,满以为孔子会夸奖他孝,出乎意料,孔子狠狠地批评了他,如果父母一时失手打伤了他,父母更会很伤心,岂不是更大的不孝?

 

从古至今,被大家称孝子的不乏其数,大舜历山终夜泣,闵蹇十月衣芦花,冬温夏凊,闻雷泣墓等等,可称孝之典范。老莱子七十余岁着彩衣,上堂扑地,以博父母一笑,斑衣戏彩也算是一种比较另类的孝了。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意,这就是犬马皆能有养。动物或许没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但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孝。

 

在汉代以孝治天下,从法律来说,顶撞父母即可判处死刑,侧面反映了对孝的重视。后面的朝代对这要求越来越宽,至今如斯。对父母不孝,对国君必然不会忠,古人曾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不是孝子,读《出师表》不下泪者不是忠臣。

 

在当今的道德标准不太明朗的情况下,对孝的提倡,或许会让我们找回引领我们前行的道德明灯。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