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作品注释】:
1. 苹:多年生水草,可食。
2. 藻:水生植物。一说水豆。
3. 行潦(xíng lǎo):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
4. 筥(jǔ举):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
5. 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
6. 錡(yǐ椅):有三足的锅。釜:无足锅。
7. 奠:放置。
8. 宗室:宗庙、祠堂。牖(yǒu有):窗户。
9. 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
10. 有:语首助词,无义。齐(zhāi斋):美好而恭敬,“斋”之省借。季:少、小。
【作品韵译】:
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篓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有那锅儿与那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今儿谁是主祭人?少女恭敬又虔诚。
【作品评析】: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而其主要构成因素就是五个“于以”的运用,正如吴闿生《诗意会通》引旧评所云:“五用‘于以’字,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全诗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意又不完全雷同,连绵起伏,摇曳多姿,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戛然收束,奇绝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